一、起草背景
2024年12月18日、31日,自治區黨委馬興瑞書記先后兩次蒞臨烏市,對做好冬季供熱及“烏—昌—石”區域大氣污染治理工作提出明確要求:要深化供熱領域管理體制改革,提高供熱行業集約化發展水平,持續推進鍋爐、管網等設施改造,更好滿足各族群眾高質量供熱需求;要做深做實供熱方案,持續挖掘各類熱源供熱潛力,不斷增強供熱保障綜合效能。
二、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論述以及自治區黨委相關專題會議精神指導思想為前提,以供熱安全保障為核心,調整供熱能源結構,推進節能改造,平衡資源、環境和發展需求,通過科技創新、民生服務、供熱體制改革等多維度協同,構建安全高效的現代化供熱體系,為烏魯木齊市建設提供可持續支撐。
三、基本思路
以問題為導向,深挖供熱現狀存在問題、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系統解決供熱事業問題,最終達到群眾滿意的結果。
四、規劃目標
(一)總體目標
優化熱源結構,高效利用清潔能源;更新供熱設施,構建智慧供熱系統;完善管理體系,實現行業集約發展;提高服務水平,落腳人民滿意初衷。
(二)發展目標
優化供熱能源結構,擴大了熱電聯產供熱面積,提高了熱電聯產在整個供熱結構中的比重,實現初末寒期增加熱電聯產供熱面積,穩步提高工業余熱、污水源、太陽能、風電、垃圾焚燒廠等清潔能源供熱占比提高,增強供熱保障綜合效能。
深化供熱領域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并完善供熱行業相關準入、退出機制以及質量監管體系,保障供熱服務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促進供熱行業健康發展。
提高集約化發展水平,整合小型燃氣鍋爐房,使其并入區域大中型鍋爐房供熱區域,同時新建聯通管網和換熱站,形成以熱電廠、燃氣鍋爐房為主要供熱熱源的供熱管理模式。
推進老舊供熱設施改造,提高熱源運行的管網輸配效率,提高供熱可靠性與安全性。
提升人民滿意水平,推進老舊小區建筑節能保溫改造,提升行業智能化監管、企業智慧化調控水平,營造舒適溫暖的宜居環境,滿足群眾高質量供熱需求。
五、主要內容
《供熱規劃》文本主要分為總則、系統規劃和任務部署、智慧供熱規劃、節能與環保、安全保障、制度保障六章。其中:
(一)總則 集中闡述規劃編制的背景、規劃依據、指導思想與規劃原則、規劃期限及規劃范圍、高質量發展規劃核心目標、遠景展望等內容。
(二)系統規劃和任務部署部分分為7個小節。第1節戰略框架與技術布局;第2節在供熱分區基礎上預測各區供熱面積和熱指標并計算規劃熱負荷;第3節通過電廠供熱聯通主管網建設及燃氣鍋爐房集約化整合改造,確定現狀熱電廠供熱能力作為河灘路以東區域主供熱源,以區域大型燃氣鍋爐房作為河灘路以西區域主供熱源。第4節供熱管網規劃分別在供熱介質參數、敷設方式、補償方式等方面進行闡述;第5節闡述了熱力站部分內容;第6節闡述了供熱管網及熱力站供熱調節相關內容。第7節從老舊管網改造原則、改造方案等幾個方面介紹了供熱管網更新改造部分內容,最后介紹老舊建筑改造。
(三)智慧供熱規劃部分分別從智慧化供熱建設路徑、小區戶端智慧化改造等幾個方面進行設計。
(四)節能與環保部分從環境影響分析以及節約能源兩方面進行闡述。
(五)安全保障分為供熱熱源應急保障及安全、供熱管網安全保障、熱力站安全保障、突發事件應急響應四個部分。
(六)制度保障分為政策制度保障、管理體系保障、資金落實保障、智慧供熱保障、推進低碳技術應用、提升供熱安全保障、民生保障及服務體系保障八個方面。
六、規劃時限和范圍
(一)供熱期限
規劃期限:2025~2027年。遠期展望:2035年。
其中:現狀基準年限:2024年;規劃年限:2025~2027年。
(二)規劃范圍
規劃范圍為烏魯木齊市中心城區規劃城鎮建設用地范圍內,居住、公共商業及工業建筑的采暖負荷,規劃供熱熱源方案,規劃主管網布局,規劃建設計劃等。本次規劃范圍為中心城區,不含達坂城區、烏魯木齊縣和甘泉堡工業園。
六、遠景展望
深度挖掘污水源、工業余熱等清潔能源作為供熱能源的潛力,穩步提高清潔能源供熱能力。
尋求煤層氣作為供熱能源的可能性,降低對傳統能源的依賴。
尋求太陽能跨季節儲熱作為供熱能源的可能性,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積極探索與綠電(光伏發電、風電)、地熱、垃圾焚燒電廠等其他清潔能源的結合,實現多能互補,進一步降低供熱系統的碳排放,推動供熱行業的綠色低碳發展。
展望未來,烏市可通過“一張網”“一盤棋”智慧供熱的實現,不斷提升供熱服務水平,為烏魯木齊市的城市發展和民生保障貢獻更大的力量,成為推動城市供熱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中流砥柱。
附件下載>>
相關鏈接>>
區縣網站 市政府工作部門 市政府直屬事業單位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