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信訪工作條例》頒布實施三周年,五月是《信訪工作條例》宣傳月。依據國家“八五”普法規劃及“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要求,烏魯木齊市信訪局政策法規科科長李學將從如何全面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為我們深入解讀《信訪工作條例》。
隨著公民法治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可以通過信訪的方式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然而,仍然有很多人不清楚什么是信訪,通過什么途徑信訪?答:2022年修訂實施的《信訪工作條例》明確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采用信息網絡、書信、電話、傳真、走訪等形式,向各級機關、單位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由相關機關單位依法做出處理的活動形式叫信訪。這里我要特別強調一下,各級機關、單位不僅僅單指黨委、政府的某一個機關、單位,按照現行的《信訪工作條例》第二條規定,這里所指的機關、單位包括各級黨的機關、人大機關、行政機關、政協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以及群團組織、國有企事業單位。信訪的主體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形式是信息網絡、書信、電話、傳真、走訪,受理部門是各級機關、單位,目的是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
什么是信訪工作法治化?
答:信訪工作法治化,是指將信訪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做好信訪工作,強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權威地位,引導群眾依法表達訴求,讓當事人切實感到依法律程序就能公正有效解決問題,確保信訪工作依法進行、有序運行。需要明確的是,信訪工作法治化是信訪工作行為和群眾信訪行為“雙向規范”。既要求信訪工作聚焦應受理不受理、應辦理不辦理等不規范問題,加大督查督辦力度,積極履行信訪部門提出改進工作、完善政策、追究責任“三項建議”職責,又要堅決糾正“信訪不信法”“信上不信下”“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等錯誤思想。
2025年烏魯木齊市在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過程中有哪些具體舉措?
第一個方面:深入推進信訪問題源頭治理。
1. 開展專項行動。市信訪局組織市、區兩級縱深推進“深化源頭治理,化解信訪矛盾”專項行動,持續加強重點疑難個訪和群體訪的摸排力度,開展風險評估,形成工作臺賬,落實領導包案,加大化解力度。
2. 依托綜治中心推進多元調處。各區(縣)依托綜治中心,充分整合行政、司法、信訪等力量,通過和解、調解、行政裁決、行政復議、仲裁、訴訟等法定途徑,推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條例》落實。堅持訪調結合、調解優先,將調解貫穿工作全過程,對達成調解協議的,引導爭議雙方申請司法確認,切實保障調解協議質效。
3. 落實領導干部接訪下訪制度。深入開展領導干部接訪下訪,踐行“浦江經驗”,變群眾上訪為領導下訪,深入基層、聯系群眾,真下真訪民情,實心實意辦事。各區(縣),市屬各單位、各部門領導干部每月至少1次,街道(鄉鎮)領導干部每周至少1次接待群眾來訪,并采取重點約訪、專題接訪、帶案下訪、親情家訪等方式,帶頭包案化解信訪重點問題,積極研究推動重大疑難復雜問題。
第二個方面:加大重復訪和疑難信訪積案治理。
今年我們將梳理一批近年來通過網上投訴、領導信箱、實地走訪、國家、自治區信訪局交辦督辦的重復疑難信訪事項,采取市、區兩級黨政領導包案的形式推動化解。
第三個方面:加大督查督辦力度
1. 強化日常督辦。市、區兩級信訪部門將嚴格落實《自治區信訪局信訪事項日常督辦工作實施辦法》,主要對重點領域、重點問題、久拖不決涉眾問題、影響社會穩定的風險隱患和業務規范化等情況,綜合運用網上督辦、電話督辦、發函督辦、視頻調度督辦、實地督查等方式常態化開展督查督辦。
2. 加強實地指導。市信訪局計劃自3月起至年底對區(縣)開展全覆蓋的實地指導工作,幫助解決業務不規范化、三項建議提出不精準、復查復核及特殊疑難事項終結不到位等問題,并適時邀請市級分管領導提級指導,推動疑難信訪事項解決。
3. 履行“三項建議”職責。市、區兩級信訪部門將嚴格落實《中央信訪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國家信訪局關于履行提出“三項建議”職責的辦法》,準確把握建議的具體適用情形、適用依據、規范程序等要求,按照信訪工作聯席會議、信訪局和業務科室分層級提出建議。并建立工作臺賬,加強跟蹤問效,動態更新,對沒有及時整改的責任單位,通過約談、通報等方式進一步督促整改。
第四個方面:提升精準追責工作質效。
市、區兩級信聯辦、信訪局結合日常業務規范化評查結果,對因受理、辦理環節落實不到位和引發信訪問題等情形,根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信訪工作條例》相關規定,向責任單位黨組或紀檢監察部門提出責任追究的意見,并對移交的問題線索建立動態管理臺賬,持續跟進責任追究建議采納落實情況。
第五個方面:加強信訪干部隊伍建設。
一是開展業務培訓:邀請自治區信訪局、市中級法院開展多方面專題培訓,將相關內容納入黨校課程,依據各區縣情況進行實地巡回培訓;二是組織實踐鍛煉與交流學習:分批組織干部到內地或本地開展交流研討、觀摩學習,分批次赴自治區和市信訪局參加聯合接訪,鍛煉實踐能力;三是優化充實干部隊伍:通過招聘、引進高素質人才加入信訪隊伍,聯系組織部門落實新規,加強干部交流,激發隊伍活力。
信訪工作法治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既是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民生工程,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政治工程。通過“五個法治化”“四個到位”的系統推進,構建起覆蓋預防、受理、辦理、監督、秩序維護的全鏈條法治框架,為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安全穩定提供保障。下一步,烏魯木齊市市、區兩級信訪部門將全力推動信訪工作法治化各項改革舉措落地見效,強化信訪部門督查督辦職責,將明責、盡責、追責貫穿信訪工作全過程,以高質量的信訪保障助推我市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
是不是啥事兒都可以向黨委政府信訪部門反映呢?
這個是肯定的,按照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作為黨委政府信訪部門工作人員,首先對群眾反映的問題都應當予以登記,然后區分情況,在15日內按照下列方式分類處理:
(一)對依照職責屬于本級機關、單位或者其工作部門處理決定的,應當轉送有權處理的機關、單位;情況重大、緊急的,應當及時提出建議,報請本級黨委和政府決定。
(二)對涉及下級機關、單位或者其工作人員的,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轉送有權處理的機關、單位。
(三)對轉送信訪事項中的重要情況需要反饋辦理結果的,可以交由有權處理的機關、單位辦理,要求其在指定辦理期限內反饋結果,提交辦結報告。
對收到的涉法涉訴信件,應當轉送同級政法部門依法處理;對屬于紀檢監察機關受理的檢舉控告類信訪事項,應當按照管理權限轉送有關紀檢監察機關依規依紀依法處理。
按照條例第二十三條之規定,黨委和政府信訪部門以外的其他機關、單位工作人員收到信訪人直接提出的信訪事項,也都應當予以登記;對屬于本機關、單位職權范圍的,應當告知信訪人接收情況以及處理途徑和程序;對屬于本系統下級機關、單位職權范圍的,應當轉送、交辦有權處理的機關、單位,并告知信訪人轉送、交辦去向;對不屬于本機關、單位或者本系統職權范圍的,應當告知信訪人向有權處理的機關、單位提出。
什么是信訪工作中的“三個不予受理“和“兩個不再受理?
“三個不予受理”:一是重復信訪。信訪事項已經受理或者正在辦理的,信訪人在規定期限內向受理、辦理機關、單位的上級機關、單位又提出同一信訪事項的,上級機關、單位不予受理;二是越級信訪。對跨越有權處理的本級和上一級機關提出的申訴求決類走訪事項,上級機關不予受理;三是司法管轄。屬于法院、檢察院管轄的事項,已經、正在和應當通過審判機關訴訟程序或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程序處理的事項,信訪部門及其他行政機關不予受理。
“兩個不再受理”:一是信訪人對復核意見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出投訴請求的,各級黨委和政府信訪部門和其他機關、單位不再受理;二是已經依法終結的涉法涉訴信訪事項不再受理。
信訪部門如何處理不予受理和不再受理類來訪事項?
按照受理法治化要求,信訪部門對來訪事項將區分性質,向信訪人做好解釋引導工作。
(一)求決申訴類初次越級走訪。登記后轉接談,并告知信訪人不予受理,引導其向有權處理的機關、單位反映。
(二)屬于法院、檢察院管轄的事項,已經、正在和應當通過審判機關訴訟程序或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程序處理的事項。登記后,告知信訪人不予受理,引導其向法院、檢察院或政法機關反映。
(三)對信訪事項已經受理或者正在辦理,信訪人在規定時限內向上級機關又提出同一信訪事項的。登記后轉接談,并告知信訪人不予受理,同時告知其反映的信訪事項,有權處理機關、單位已經登記受理或正在辦理,如需了解具體受理辦理情況,應當向該機關、單位或者轄區信訪部門反映提出,無需重復到上級機關、單位走訪。
(四)已經復核的信訪事項,信訪人仍以相同事實和理由反映的。登記后,告知信訪人不再受理。
(五)有權處理機關、單位已答復,但信訪人超出復查(復核)時限,未申請復查(復核)的。登記后轉接談,并告知信訪人不再受理,并向信訪人了解是否已經收到書面答復意見,若未收到,則引導其向有權處理機關、單位索要處理意見,并以收到書面答復之日起30日內向原辦理機關、單位的上一級機關、單位申請復查(復核)。確屬30日內未申請復查(復核)的,引導其向復查復核辦公室反映。
(六)檢舉控告類信訪事項引導信訪人向紀檢監察機關反映。
信訪工作是維護合法權益的重要渠道,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的根本是把為人民服務落到實處,確保群眾的每一項訴求都有人辦理、都依法推進,實現權責明、底數清、依法辦、秩序好、群眾滿意。為實現這一目標,烏魯木齊市在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中,既構建夯實黨建統領信訪工作新格局,形成了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的強大合力;又迭代升級信訪工作機制制度,構筑了高效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的制度保障。
《法眼看天下》節目由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辦公室、烏魯木齊市司法局特約播出
來源:紅山眼
https://hsynew.hongshannet.cn/application/fcinformation/mobile/#/ArticleDetail/293903/undefined
附件下載>>
相關鏈接>>
區縣網站 市政府工作部門 市政府直屬事業單位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