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有關規定編制。本報告由總體情況,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的情況,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不予公開情況,政府信息公開收費及減免情況,因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的情況、存在問題、下一步工作重點,其他需要報告的事項共8個部分組成。本報告中所列數據的統計期限自2019年1月1日起至2019年12月31日止。
一、總體情況
2019年,市政務服務管理局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認真貫徹國務院辦公廳《2019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國辦發〔2019〕14號)和自治區政務公開辦《關于貫徹落實國辦〈2019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部署要求,結合我局機構改革后政務服務工作實際,及時回應公眾關切,完善平臺建設,擴大公眾參與,推動我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取得新進展。
(一)加強組織領導。我局高度重視政府信息公開與政務公開工作,統籌推進政務公開、“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協調處理政府信息公開、政務公開和“互聯網+政務服務”頂層設計和重大問題,形成由我局主要領導主抓,辦公室組織協調、機關各處室積極配合的工作機制,部署、推動工作開展。不斷完善政務公開工作制度,制定了《市政務服務管理局2019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要求局屬各中心、機關各處室切實做好依申請公開工作,保障人民群眾依法行使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二)強化平臺建設。一是根據2019年機構改革情況,我局及時調整了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我局頁面的內容刊載,公開了我局調整后的職責職能等信息,方便廣大市民通過網絡及時了解機構改革后我局的工作。二是建好市政務服務平臺,目前我市政務服務網已實現與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自治區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的數據對接,可為全市企業和群眾提供網上預約、申請、查詢、咨詢投訴的全方位政務服務和各類便民服務,全新打造了政務服務評價系統,新增了政務服務“好差評”功能。三是建好市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積極打通市、區(縣)、管委會(街道、鄉鎮)、社區(村)四級政務服務業務數據,梳理確認市40個級部門政務信息資源目錄1077條,為我市實現政務管理、信息共享和信息化工作提供目錄支撐;加快推進各行政機關的政務信息系統接入市級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工作,目前已完成與11個市級自建業務系統的對接,累計歸集、沉淀數量總量約2億余條;同時為進一步規范政務信息共享管理,不斷強化共享安全。同時,加快推進烏魯木齊市政務服務網和市政務服務APP優化升級,實現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和“首府市民APP”一鍵登錄既有功能,持續整合各類資源,確保政務信息數據全市共用共享、互聯互通,配合完成“智慧烏魯木齊”大數據中心建設目標。
(三)拓展公開渠道。一是目前建有市政務服務微信公眾號和安卓版手機APP。微信公眾號和手機APP均設置“審批服務、政務信息、中心簡介”3大版塊內容,同時手機APP增加“個人中心、便民服務”2個版塊內容,5個版塊內容均同步于烏魯木齊市政務服務網上發布的信息。平臺信息除政務服務以及公共資源交易業務外,還轉載中國政府網、新華網、人民網、新疆日報等官方主流媒體有關烏魯木齊發展動態及政務類信息,以上信息均由操作人員初審后報局分管領導終審發布。二是建立網絡安全職守制度,保證每天24小時由專人值守網站,做好日常網絡監管和維護,及時發現并協調處理突發事件。
二、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圍繞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結合我局工作實際,堅持以公開促落實,以公開促規范,以公開促服務,不斷加大信息公開力度。
(一)公開的主要內容
1.公開機構改革信息。機構改革任務完成后,及時將我局職責職能通過市政府網站公布。
2.公布我局預決算類信息。在市政府網站公布“市政務服務管理局2019年部門預算情況”“市政務服務管理局2019年部門決算”等。
(二)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的數量
2019年主動公開政府信息5條。
(三)主動公開的類別
2019年公開的政府信息類別主要有1種類別,為預決算及三公經費。
(四)主動公開的形式
通過政府信息公開網站內市政務服務管理局的信息公開專欄公開政府信息,積極推進政府信息公開透明。利用各種渠道開展在線互動交流,多種渠道答復民眾。
三、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不予公開情況
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和市政府有關文件精神,依法依規開展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工作,暢通受理渠道,嚴格辦理時限,規范答復格式,提高答復內容的針對性,切實保障公眾對我局政府信息的合理需求。2019年,我局未收到政府信息公開申請件。
四、政府信息公開的收費及減免情況
2019年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我局對主動公開和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的單位或個人均未收取復印、郵寄遞送等信息公開成本費用。
五、因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的情況。
2019年1-12月,我局沒有因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而被申請行政復議或被提起行政訴訟的情況。
六、存在的問題
一是開展政務服務各層級改革的相關配套制度尚不完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互聯網+政務服務”共享交換平臺建設的配套支撐政策、措施相對滯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務公開成效。二是網上政務服務能力尚未完全發揮。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和市“互聯網+政務服務”共享交換平臺還存在政務數據匯聚少、多平臺深入對接少、公共服務網上事項少等問題,政務平臺潛力還未完全發揮。三是各部門之間協調統一需要進一步加強。在平臺建設和政務公開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數據壁壘,影響了系統應用實效。
七、下一步工作重點
一是推進平臺規范運行的制度化建設。除先期草擬的網上辦事管理、政務系信息資源共享交換管理等方面的管理辦法和制度外,我局將嚴格參照國家、自治區關于政務服務平臺運行相關規范,積極擬定適宜我市平臺運行管理的配套政策。同時,按照國家和自治區及我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要求,參照內地先進省市做法和我市改革實踐情況,在盡快報審落實前期已完成制定工作的四項制度外,有序梳理形成網上審批制度清單,協同各部門切實加快各類支撐改革措施的制度設計,形成一套完整的網上辦事制度體系,確保審批行為不斷規范。二是加快推進我市網上政務服務能力提升。調同各部門、各區(縣)加快推進各項改革制度落地見效,重點圍繞在線服務成效度(好差評制度建設)、在線辦理成熟度、服務方式完備度、服務事項覆蓋度、辦事指南準確度等方面,以用戶體驗和平臺支撐為突破口,不斷增強網上政務服務能力。三是繼續推進我市政務服務改革工作。按照自治區政務服務改革工作要求和我市推進辦事“最多跑一次”改革、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部署,加快部署我市本級、各區(縣)的權力清單梳理工作,推進市、區(縣)、管委會(街道)、社區(村)四級一體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加快督促各區(縣)實體政務大廳建設,加快市“互聯網+政務服務”共享交換平臺數據匯聚,優化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限,盡快實現“一網通辦”。
八、其他需要報告的事項
本年度無其他需要報告的事項。
?????????????????
區縣網站 市政府工作部門 市政府直屬事業單位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