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烏魯木齊市住房發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住房工作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充分釋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潛力,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加快建立“人、房、地、錢”要素聯動新機制,完善“市場+保障”供應體系,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穩中向好,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二、重點工作
(一)平穩有序實施土地供應。深化“人、房、地、錢”要素聯動機制研究,科學規劃土地供應規模與空間布局,精準配置金融資源,實現住房供需在總量、結構、時空維度上的動態平衡。根據年度用地需求實施保障供應,采用分批次供應方式,提升現有設施服務水平和利用率,優先保障國家及自治區重大項目用地,重點滿足公共管理、交通基建和保障性住房用地需求,對其他建設項目用地計劃按照實際需要適時供地。2025年計劃供應住宅用地330公頃,占比13.75%,其中住宅用地供應計劃中產權住宅用地265公頃,租賃住宅用地35公頃,其他住宅用地30公頃。
(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完善融資協調機制,常態化向金融機構提供項目建設運行、預售資金監管等信息,保障金融機構債權安全。加強融資問題修復,推動符合條件的項目以備案制方式納入“白名單”給予融資支持,協調金融機構應納盡納、應貸盡貸。充分發揮公積金作用,不斷提高非公有制企業繳存覆蓋率,建立靈活就業人員自主繳存制度,鼓勵引導靈活就業人員自愿繳存和使用;加大資金支持力度,上浮最高貸款額度至120萬元,降低保障性住房首付比例至15%,穩步推進按月提取住房公積金償還商業住房貸款工作,優化租房提取額度和頻次,更好支持繳存人解決住房問題。
(三)多措并舉促進商品房銷售。深化“數字+實體”雙軌展銷,依托安居廣廈平臺打造“房源超市”,集成VR實景看房、AI智能導購等功能,同步在商業街區、住房消費體驗中心等設立實體展區,線上線下聯動提升購房便利度。聚焦南北疆區域,制定《2025年疆內各地州商品房營銷推介活動計劃》,以首府醫療、教育、政策優勢為核心,開展定向推介活動,吸引疆內居民在我市落戶購房。在認真總結2024年“住博會”成功經驗基礎上,優化2025年住房博覽會場地功能布局及活動形式,融合體驗式營銷,強化流量集聚效應,激發住房需求釋放。面向機關事業單位、駐烏大型企業及重點行業單位,制定商品房團購營銷計劃,匹配專屬房源并提供特惠價、贈車位等優惠措施,挖掘潛在購房需求。結合城中村改造,統籌庫存項目建立定向“房源超市”,優化“房票”制度,引導被征收居民購買商品房解決安置問題。2025年完成商品房銷售550萬平方米。
(四)持續建設籌集保障性住房。完善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加快制定《保障性租賃住房實施細則》,研究公共租賃住房和保障性租賃住房的銜接渠道,探索配租型保障性住房與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轉化途徑,提高住房保障資源運營和管理效率。以輪候需求科學引領保障性住房籌集建設,實行線上24小時常態化開放受理保障性住房申請,辦理時限壓縮至15個工作日,建立人員資格動態輪候庫。根據輪候需求,緊扣“以需定建”原則,通過“轉化一批、購買一批、新建一批”的方式,加大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籌集力度,建筑面積控制在60—120平方米,戶型以2室、3室為主,配售價格為同地段商品住房的50%—70%。以“存量盤活+精準供給”為核心,鼓勵引導產業園區、企事業單位等主體利用自有或閑置用地籌集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對新市民、青年人申請保障性租賃住房不設收入線限制,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
2025年籌集建設保障性住房1244套(配租型保障性住房744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500套),重點保障住房有困難且收入不高的工薪收入群體以及城市發展所需要的引進人才等群體;計劃發放公租房租賃補貼2000戶,用以解決公租房保障群體中部分輪候家庭的住房困難問題。
(五)建設人民滿意的“好房子”。優化“好房子”規劃用地指標,增加低層、低密度、低容積、低公攤的高品質商品房供應。鼓勵建設高品質城市森林花園建筑(第四代住房),每戶住房設置層高不低于5.6米、外挑尺寸不小于3米不大于6米、左右投影不重疊綠化庭院,綠化庭院不計入建筑面積及容積率。持續開展綠色建筑創建行動,以土地招拍掛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且地上建筑面積在10萬平方米以上的商品房開發項目,應按綠色建筑一星級及以上標準建造;10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筑,應按綠色建筑三星級標準建造。大力實施物業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加快服務模式轉型升級,推動美好家園建設向常態化、長效化發展。2025年,建設不少于15個“好房子”項目,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居住生活的多元化需求;遴選5—10個美好家園示范小區,通過典型引領全面提升住宅物業管理服務水平。
(六)構建各民族互嵌式居住格局。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開展形式多樣的中華民族一家親宣傳活動,引導各族群眾互嵌式居住。以全市老舊小區、城中村(自建房)更新改造為契機,加強互嵌式居住空間布局,合理增設和補齊互嵌式居住所需的配套設施,配置各民族共享共樂的活動場所,增強互嵌式居住的吸引力,促進各族群眾廣泛交往交流交融。
(七)積極穩步推進城市更新工作。建立“體檢發現問題、更新解決問題、評估實施效果、推動鞏固提升”的閉環工作機制,依據診斷結論編制城市更新規劃,將改造范圍延伸至社區、街區,以街區為單元整合低效閑置土地,統籌編制“一片區一方案”,完善服務設施構建15分鐘生活圈。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實行菜單式項目改造,適度改造提升建筑物本體和小區環境,重點治理消防、管線、燃氣等應急硬件問題,消除老舊小區安全隱患,做好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節能保溫、停車場及充電樁、智慧社區、智慧安防等便民設施改造,提升百姓居住舒適感,推動城市結構調整優化和品質提升。2025年計劃實施107個老舊小區、6個城中村(自建房)改造。
(八)防范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全力以赴推進保交房、爛尾樓、逾期交付等重點風險化解工作,主動靠前服務協調解決項目建設困難問題,進一步壓實房企主體責任,倒排工期、壓茬推進,推動項目按時保質交付,回應群眾關切。將房地產開發、房屋買賣、住房租賃、物業服務、房屋裝修等領域作為整治重點,建立日常巡檢和重點抽查相結合的管理機制,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公開曝光典型案例,發揮警示震懾作用,營造良好的房地產市場環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強市級相關部門和各區(縣)政府協同,按照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研究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高效推動住房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落實到位。
(二)強化監測評估。加強對住房發展年度計劃執行情況的跟蹤監測和評估,強化對各區(縣)計劃執行情況檢查督導力度,科學評估住房年度計劃實施效果,推動各項工作任務落地落實。
(三)加強宣傳引導。加強政策宣傳和輿論引導,綜合運用傳統媒體、網絡媒體等各類宣傳平臺,宣傳住房發展年度計劃的重要意義、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及時回應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結合各類商品房主題促銷活動,促進住房消費,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
附件下載>>
相關鏈接>>